作者:凯发官网首页
项目内容:LOGO设计 / VI设计 / 空间设计 / 海报设计/画册设计
创作时间:2024-11-1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经历了从“向科学进军”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开启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壮阔旅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建设科技强国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中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发展一直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党中央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势,结合我国实际对科技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新中国成立初期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科技发展作出重要安排。改革开放初期编制《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强调科技发展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2005年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编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强调㊣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开始布局建立一批科㊣学研究机构。至1966年前后,全国科研机构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30多个增加到1700多个,初步形成由中科㊣院、高校、产业部门、地方科研单位和国防部门组成的科学技术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通过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培育技✅㊣术交易市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等方式,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质加速,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还涌现出一批具有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特征的新型研发机构。其中,以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科学技术攻关的骨干力量。
科技计划是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引导各类资源向重大科技领域有效配置的重要抓手。1956年,我国重点梳理出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00多个中心问题,提出12项具有关键意义的重大任务,成为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雏形。改革开放后,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不断调整,到“十二五”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为核心的体系。重大专项为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提供重要支撑,基本计划则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等。2014年,我国科㊣技计划体系进一步整㊣合为五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成为新时代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落地的重要渠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取得了第一颗装置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一批追赶世界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快速发展,若干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战略布局,在干细胞及转化、纳米科技、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蛋白质与生✅命㊣过程调控、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布局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同时,积极推进系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如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室等。依托㊣重大科学装置和基础设施平台,我国在空间探测、核聚变研究和微观世界研究等基础前沿领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达33278亿元[1],比1991年增长233倍,年均增长18.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社会研发经费加速聚集,全社会R&D经费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迈上2万亿和3万亿台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2]从1991年㊣的0.6%提升至2023年的2.64%,在世界上位列第12位,与OECD国家(2.7%)差距✅进一步缩小[3]。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人才储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23.6%,提高11.3个百分点。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91年以来,我国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增长了10倍,2012年突破300万人年,2013年超过美国,2023年达724万✅人年,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不断优化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1985年科技拨款制度重大改革以来,全国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长,在国家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保持稳定。2012年和2019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分别迈上5000亿和1万亿台阶,2022年达1.1万亿元。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996年开始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近年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扩大适用✅㊣范围、提升㊣扣除比例、简化申㊣报程序,从2023年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情况看,企业累计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金额达1.85万亿元[4]。此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内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均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活动成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逐步发育。一方面直接融资渠道更为多元,面向✅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或团队的创投风投市场逐步成长,面向起步期或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股票市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2013年设立“新三板”,2019年设立“科创板”,重点满足科创型企业直接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底,科创板共有566家挂牌企㊣业,总市值达6.2万亿元。2018年港交所允许未有收入利润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交上市申请,截至2023年底共有64家㊣生物科技企业通过该规则在港股上市。另一方面间接融资惠及面扩大,银行信贷对科创企业的重点倾斜和㊣✅支持力度提升。2023年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1.2万家和21.8万家,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5万亿元和13.6万亿元[5]。
1981年我国首次提出对科技成果进行有偿转让,技术交易市场开始孕育发展。1996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对法律进行修订并制定配套政策和行动方案,技术要素市场加速发展壮大。2023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95万项,成交总金㊣额6.1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4倍和9.6倍。2016年推进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截至2022年底,各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659家,孵化器㊣内企业32.7万家。
我国不断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5.25万个项目,项目资金规模逾300亿元。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迅速增长。2023年,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1996—2023年年均增长18.7%。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为6.65%。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和前沿领域系列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同时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海探测和深地探测等领域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目前我国在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科学论文取得丰硕成果,已经成为全球知识创新的重要贡献者。2021年,国际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61.2万篇、36.8万篇㊣和3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1、第1和第2位。科技论文质量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6]。我国专利等知识产权产出量质齐升。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数92.1万件,占全部专利授权数的㊣25.2%,比2012年提高7.9个百分点✅光伏发电辐射情况。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境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2023年末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8件,较2020年末提高5.5件。
在信息通信领㊣域,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从2G跟✅随、5G率先商用到6G技术引领的跨越。2023年全国共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49.5万件,登记数量和㊣增㊣速均创5年来新高。近年来我✅国AI㊣GC产业发展迅猛,互联网头部企业如百度(文心)、阿里(通义)、腾讯(混元)和华为(盘古)等在AI大模型方面均取得关键技术进展。在农业育种领域,1997年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以来,截至2023年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累计申请量达7.7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3万件,其中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近94%,为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7]山东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在医药健康领域,自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创新药研发上市进程提速,截至2023年底累计批准上市1类创新药近150个品种[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2023年,我国R㊣&D经费中企业资金达到2.6万亿元,2013—2023年年均增长11.5%,企业资金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75%以上,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八成左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稳步提升,为我国产业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育出✅一大批技术领先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中㊣总部位于中国的企业数量从2013年的199家增长到2022年的679家,先后超过日本和欧盟稳居全球第2位[9]。同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拥有高速增长业务模式和巨大市场潜力的独角兽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球1453家独角兽企业中我国有340家,位居世界第2位[10]。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7.73%,比2016年[11]提高2.4个㊣百分点。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2.71%,比2018年提高1.11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4.1万亿元,2013—2023年年均增长10.7%;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5.3%,比2012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千行百业,重点行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3年底,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科技创新大大提升了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万亿美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4.5%;占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为34.1%,比2012年提高5.4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5万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9.1%;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1.9%,比2012年提㊣高8.3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品装备制造方面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我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光伏组件和动力电池等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已居优势地位。
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1988年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建设,2023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发展到178个,区内聚✅集企业数超㊣20万家。区域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建设和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具㊣特色。作为我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区域发展增长极,国际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辐射带动区域乃至全国创新发展,并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发挥科技改善民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药创制领㊣域,自2020年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设置了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等药品加快上市程序,侧重临床价值突出药物、罕见病药物和儿童用药物。2020年以来多个品种通过上述加快上市程序批准上市,更多创新药物能够更快惠及患者。在传染病防治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毒株,快速实现了检测试剂㊣的✅突破,疫苗研发同时布局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其中广受关注的mRNA技术路线成功应用于新冠疫苗之后,我国企业积极布局呼吸道合胞病毒、带状疱疹等疫苗研发,2024年已有1类新药呼吸道合胞病毒mRNA疫苗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将为国内传染病防治提供新的选择。
在能源供给㊣领域,逐步形成以智能电网为支撑,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多元化供给局面。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火㊣电,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52.0%;其中,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中占比逾六成。智能电网建设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能力、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大容量储能系统建设和微电网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消费领域,自2012年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
7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已经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成为我们应对内外部严峻㊣复杂挑战的关键抉择。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健全,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充沛,科技自立自强有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步伐稳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11]2016年国家统计局首次测算“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2018年首次测算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数据。